分卷阅读116(1/2)

京中的日子,明明与往日看着没什么区别,但氛围却莫名的紧张了起来。

百姓们对此一无所觉,依旧做着他们自己的事,只有朝中的官员,能够察觉到隐藏在表面平静之下的暗流。

四日后,是又一次召开大朝会的日子。

往日康熙在京中时,这大朝会自是由他来负责,如今由太子负责监国,这大朝会的负责权,也就自然而然地转移到了太子身上。

在过去的数个月中,太子一直做得很好。只是今日,似乎有些不对劲,隆科多注意到,有不少穿着甲胄的禁卫军,围在了周遭。联想起前几日,太子几乎就要按捺不住,直接登基的举动,隆科多不得不怀疑,这是一场鸿门宴,而不是一个普通的大朝会。

“阿玛,咱们……”

佟国维目不改色地向前走着,扔下一句:“怕什么,你以为,在知道太子存有异心之后,为父会没有准备?不进去,怎么能知道,咱们这位好太子还会做出些什么事来?”

在听说自家阿玛还留有后手的时候,隆科多的的确确松了口气。有谁会愿意把自己的性命,交到太子和索额图的手中呢?

不出意料,此次大朝会上,太子和索额图又会老话重提。

无论是从忠君的角度考虑,还是站在他们自身的立场上,他们都是绝对不可能松口,让太子在这种时候登基的。

当佟国维和隆科多走进正殿时,从其他大臣的脸上也看出了凝重之色,看来他们也意识到,这次太子来者不善。也唯有太子一脉的人,趾高气昂,志得意满,仿佛在不久后,太子就要君临天下了。

在诸位大臣们都到场之后,太子才姗姗来迟,脚下似乎带着风。他居高临下地俯视着底下的文武百官,似乎他们已经是他的臣子。见状,隆科多心中不好的预感越发重了。

“诸位平身。在本次的朝会开始之前,孤有一件要事要说。”太子环视诸位大臣,身上带着难以忽视的压迫感:“汗阿玛已崩,上次有人提过,国不可一日无君。孤念在诸位对汗阿玛一派忠诚,一时难以接受这个事实的份上,孤才没有逼迫诸位。但眼下,逆臣贼子胤褆已带着叛军逼近京城,容不得诸位再摇摆不定!”

“孤是太子,是名正言顺的储君,汗阿玛不在了,理应由孤继承皇位!若是诸位拥立孤登上皇位,日后自有你们一份功劳。”太子顿了顿,声音骤然Yin沉下去:“可若是谁再反对,孤就视其为与胤褆勾结的乱臣贼子,通通捉拿起来,格杀勿论!”

他的话音刚落,就有亲兵从门外冲了进来,将以明珠为首的大-阿-哥-党尽数拿下。

明珠见状,狂呲欲裂:“竖子尔敢!”

“来人,送逆贼明珠上路吧!”

然而,血染殿宇的一幕并没有发生,忽然有弓箭射了进来,将辖制着明珠的侍卫一箭穿喉。

一阵威严的声音从门口传来,满头银发的身影如巍峨的山峰一般,直直压在了太子的心上。

“有哀家在,还轮不到你为所欲为!胤礽,你可真是令哀家失望!”

说着,那人手中拄着的拐杖重重往地上一剁,整个正殿之中,鸦雀无声。

太皇太后用一种前所未有的冷漠眼神看着自家孙子:“来人,将太子给哀家拿下!”

尽管明珠的所作所为同样让人失望,但他的生死,还轮不到胤礽来定夺!他是康熙的臣子,他的处罚,自然只能由康熙来定夺!

与此同时,在回京的路上,当大阿哥再一次命人加快速度的时候,在他看来可能已经驾崩的康熙,却突然出现在他的眼前。

大阿哥看着除了脸色有些苍白之外,看着并无大恙的康熙,一种极致惊恐的感觉涌上了心头:“汗……汗阿玛……”

康熙紧抿着唇,偏过头,重重给了他一耳光:“逆子!”

第144章

等到佟皇后和琼华被康熙派人接回宫的时候,一切都已经结束了。

太皇太后看着打扮素净、憔悴了不少的佟皇后和琼华,眼角不由微微shi润,拉着佟皇后和琼华的手不住道:“好孩子。”

尽管她知道,佟皇后和琼华此番去皇家寺庙,不止是为了替康熙祈福,也是为了避开一场即将到来的纷争,但不管怎么说,至少她们为康熙祈福的心不是假的。这一点,只消看母女俩消瘦的身形便可知道。

与她们相比,丝毫不挂念康熙安危、一心一意只盼着康熙归西好给他腾位置的太子,以及大阿哥,就差远了。在此次的事发生之前,太皇太后又何曾会想到,自己和康熙曾经那么疼爱的皇子,居然会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?

正是因为有了对比,才衬得佟皇后和琼华的所作所为格外的难能可贵。

太皇太后提前派人将佟皇后和琼华接回宫来,不为别的,只因为她接到了康熙派人传来的信儿,知道康熙安然无恙,如今正在返回京城的途中。康熙在给太皇太后的书信中,除了交代此番战事、大阿哥的异动之外,还花了很大的篇幅来讲述他是如何脱险的。一言以蔽之,这次康熙能够保住性命顺利脱险,琼华功不可没!

太皇太后本就喜欢琼华,如今琼华又立下了这样大的功劳,她自然如释重负,心中欢喜,立马派人去将琼华接回了身边。这样乖巧、命格又这般好的孙女,合该一直留在身边儿!

太皇太后只是将佟皇后母女接了回来,由于康熙还未返京,她没有公布康熙的真实情况。

在这期间,胤禛也搜罗了不少神医来,有民间奇人,有外国传教士,不管能不能治好康熙的病,这至少说明他是真的对康熙的病上了心的。太皇太后见状,不由暗自点头。

这孩子纯善仁孝,是个好的,当初把他抱到佟皇后身边儿养着,果然没错。佟皇后养出来的孩子,一个比一个懂事。在太子谋逆、大阿哥也图谋不轨的情况下,自然是胤禛最适合继任太子。

至于三阿哥……一见太子被太皇太后拘禁了起来,这几日上蹿下跳的,着实让人厌烦的很。一想到他,太皇太后眼中就不由流露出厌恶之意,显然,她根本不认为三阿哥有资格做储君。

三日后,康熙返京。他回京后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将太子和大阿哥给圈禁了起来,连同他们各自的党羽,也没有放过。

朝中一时人人自危起来,凡是与大阿哥和太子往来匪浅的官员们,都开始战战兢兢,想着怎么与他们撇清关系。当初太子何等风光,大阿哥何等受宠,有谁能够料到,他们竟会有沦为阶下囚的一日?只能说,造化弄人。

眼看着康熙安然无恙地回了京城,文武百官们也都反应了过来。康熙哪里是病危啊,分明是借着受伤之事发挥了一番,来考验底下儿子们以及臣子们的忠心,只可惜,大阿哥和太子没能经受住考验。

康熙因琼华给的药脱险之事太过巧合,也太过离奇,除了一早便从密信中得知实情的太皇太后外,别的人压根儿就没往这个方面想,他们都以为康熙压根儿没得过病呢。

胤禛也这样认为。不过,胤禛为了康熙的病情在全国范围内搜罗神医之事,所有人都知道。尽管康熙看起来除了伤势没好之外,没有什么大碍,胤禛还是恭敬地恳请康熙让大夫们看一看。

康熙见爱子风尘仆仆,满脸疲惫,自然应了。

他搜罗来的人,果然有些真本事,民间神医虽不擅长治病,但极擅长为人调养身子,他直言康熙大病初愈,需得好生调理,才能不留后遗症,随后为康熙开了一些温补的方子。康熙竟他开的方子交给太医们看了之后,确认对身体有益无害,便按照他的调理方法派人去煎药了。

倒是胤禛找来的两名传教士颇有意思,他们详细地向康熙问了他当时生病时的具体表现,而后他们猜测,康熙得的应该是疟疾,并向康熙询问康熙服用的药物。在得知康熙所服用的药物与他们随身携带的药物一致后,不由惊叹地道,没想到大清竟也有这等Jing于医学和制药的人物,不知那人是谁,

本章尚未读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---->>>

  • 上一章

  • 返回目录

  • 加入书签

  • 下一页